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致词(合集)【优秀范文】,供大家参考。
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词(精选5篇)
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词 篇1
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,各位同仁:
能够有因缘同各位学界精英相聚于这座历史悠久、群星灿烂,以追求真理、鼓励自由创新为职志的高等学府,我感到十分高兴。一百多年来,北京大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,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。今天,北京大学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主办这次“佛教与和谐世界”国际学术研讨会,对于推动佛教学术研究及国际文化交流、拓展“和谐世界”的理念及其实践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。在此,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祝贺。
社会的和谐与美好,是人类的本能追求。在当今国家与国家、组织与组织、人与人、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息息相关的全球化时代,我们生存空间、社会环境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品质。虽然人类在科学技术、物质文明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就,但是在发展进步的过程当中,这个世界也存在着诸多问题,例如恐怖主义、种族冲突、宗教纷争、自然灾害等,时时刻刻影响着人们,人们内心对世界和平、人类和谐的期盼可以说是极其热切的。
佛陀主张以慈悲、智慧、平等、包容的精神,来处理人与人、人与自然、团体与团体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。慈悲就是彻底革除自私狭隘的自我中心主义、单边主义、霸权主义、人类中心主义,一举一动都要关注到对其他众生苦乐的影响;智慧就是要认识到自然宇宙和人类社会变化的缘起性,消除不同人群内心所坚固执着的各种成见、偏见及由此引发的与他人不和谐的错误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以及对人和事物不正确、不实事求是的认识方法,在面对种种复杂的人际关系、国际关系以及种种困难冲突时,善巧解除自己及他人的烦恼和痛苦;平等是尊重所有有情生命的生存权利和种种需求,透过差别各殊的自相而了达万物平等的共相,在国际社会上就容易找到各国共同发展、共同繁荣的基础;包容是理解、接纳所有与自己不同的观念、思维模式、行为方式、风俗习惯等等。只有真正以佛法的慈悲之心为出发点去面对国家与国家、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同利益,在发生矛盾冲突之时多站在对方立场上去想一想,学习佛法六度四摄的善巧方便去解决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,真正尊重不同的个人、民族、国家的相对独立的生存权利和需要,理解、接纳、包容不同个体、团体、组织之间生存发展的历史性、区域性、多元性、差异性,才能化解冲突、战争等种种的不和谐,推进不同个体乃至社会整体的繁荣发展。例如在北京大学,蔡元培先生“循思想自由原则,取兼容并包之义”,提倡解放思想,尊重和接纳不同的学术观点,结果使得北京大学和谐发展,成为一代文化学术的中心。和谐的前提是肯定事物的差异性,凸显不同事物的个性,即古代圣贤主张的“和而不同”。我们要充分认识不同国家、不同民族、不同宗教、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,对于彼此的信仰、文化体系及价值观的选择,要互相尊重、...
(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,您需要先登陆!)